首页 放生动物 佛经诵读 放生文化 皈依佛法 放生感应 佛经故事 放生功德 修行大全 放生仪轨

皈依佛法

洞悉真相:四念处帮助你开启智慧之门

来源:http://www.yzddyq.cn 作者:圣严皆空网 发布时间:2024-04-16
摘要:从佛教智慧的角度来看,这三种感受的本质都是苦。一旦食物超出了身体的需要,快乐就会变成痛苦。情绪低落时,可能不会持久。情绪高涨时,可能不会长久。通过修习身不净观、苦

四圣谛--让我们看清真相

作为解脱道的修行者,应该如何安住自己的念头,才能出离三界、了脱生死呢?佛陀临涅槃时,告诫弟子们应依四圣谛而住。

首先,观察身体的不净。凡夫虽有种种执着,但最执着的往往是身体。很多人终其一生,忙忙碌碌,就是为了这个身体的衣食住行,为了这个身体的调理、保养、康复。年轻人在意的是它是否美丽出众,不遗余力地装扮它;老年人在意的是它是否健康安全,尽心尽力地呵护它。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一生都在为之努力的这个身体到底是什么?其实,这个身体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值得觊觎。经云:"九孔常流不净"。在我们的身体里,有九个孔,不洁的污秽不时地从这九个孔中流出。此外,每个毛孔都会分泌汗液,如果不及时清洗,就会散发出令人掩鼻的异味。一旦死去,这具躯体很快就会发臭腐烂,最后只剩下一堆枯骨,变成一抔黄土。人只有被色身的假相迷惑,才会贪恋色身。如果能看透其本质,明白色身的不净不爱,自然就能减少贪欲。

其次,将苦难视为苦难。受是环境的感受。很多人认为,人生有苦有乐,当我们生病或抑郁时,自然是苦。但当我们生病或抑郁时,自然是在受苦。但是,当我们身处山洞,或名列前茅时,我们是否也在受苦呢?明明是 "人逢喜事精神爽",又何来苦呢?那么,佛教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从佛教智慧的角度来看,这三种感受的本质都是苦。苦本身无需多言,大家都知道它是苦。至于受乐,佛教称之为坏苦,因为没有一种乐是永恒的。事实上,当下的快乐正趋向于苦。当快乐消失时,痛苦也随之而来。当我们饥饿时,品尝美味佳肴会让我们感到愉悦。一旦食物超出了身体的需要,快乐就会变成痛苦。如果品尝美食的本质是快乐,那么我们就应该越吃越快乐,但事实并非如此。因此,快乐的本质也不是真正的快乐。快乐只是某种欲望得到满足后的心理平衡,并不存在真正的、一成不变的快乐。此外,还有一类不苦、不乐,称为三摩地。根据感受的舍离,我们建立了三摩地。第三,观心无常。我们的心是无常的、变化的。快乐来临时,不会永远快乐;痛苦来临时,不会永远痛苦。情绪高涨时,可能不会长久;情绪低落时,可能不会持久。心常波动,念念无常,时常变化。认识到心的无常性,就不会执着于某种感觉,不会因顺境而沾沾自喜,也不会因逆境而难以自拔。

第四,观法无我。法是指宇宙人生的一切法,我是指唯一不变的主宰。宇宙万法,包括我们自己,都是多因缘和合的结果,其中并无单一的实体。然而,众生由于颠倒无明,妄认有我。因此,佛陀告诫弟子们要认识到诸法无我,从而摆脱对世间一切现象的贪恋。

由于世人对宇宙和生命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了 "常、乐、我、净 "四种颠倒的观念。佛陀传授的四圣谛旨在帮助我们对治这四种错误观念。通过修习身不净观、苦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观,我们最终可以摆脱常、乐、我、净四种错误观念所带来的一切烦恼和痛苦。

洞悉真相:四念处帮助你开启智慧之门


参考资料

标签: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放生动物 | 佛经诵读 | 放生文化 | 皈依佛法 | 放生感应 | 佛经故事 | 放生功德 | 修行大全 | 放生仪轨

Copyright 2019-2030 圣严皆空网 流产放生_堕胎放生_堕胎放生放什么好_堕胎放生念什么_圣严皆空网 网站地图 sitemap.xml tag列表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