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放生动物 佛经诵读 放生文化 皈依佛法 放生感应 佛经故事 放生功德 修行大全 放生仪轨

放心吉时

福建野鸡放生地点在哪个城市,福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物概览

来源:http://www.yzddyq.cn 作者:圣严皆空网 发布时间:2023-07-28
摘要:自1982年以来,福建省的泉州、福州、漳州、长汀相继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些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是数千年来人类辛勤劳动和高度智慧的结晶,是世代相传且不可再
一、放生十万为什么没有感应1、福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物概览2、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众多的山脉、交错的河流、大小的港湾、富饶的平原,构成福建历史文化丰富多样的自然和人文背景。福建史历悠久,见于史书记载已有2000多年,积淀了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这种文化的载体——文物从不同角度形象地反映出社会历史发展各阶段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状况。自1982年以来,福建省的泉州、福州、漳州、长汀相继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些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是数千年来人类辛勤劳动和高度智慧的结晶,是世代相传且不可再生的宝贵精神资源和物质财富,了解、保护这些遗产对传承文明,促进当地经济、文化、旅游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深运意义。3、泉州地处福建东南沿海的晋江下游,有鲤城、刺桐城、温陵、泉南等别称,是中国著名侨乡,台湾同胞主要的祖籍地之是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泉州枕山面海,风光旖旎。雄峙北郊的清源山,连同东郊灵山、西郊九日山组成秀丽的风景名胜区,自唐以来即是人们登临游览的胜地。其中老君岩、瑞像岩、弥陀岩、千手岩、赐恩岩和碧霄岩,宋元时期即利用天然岩石雕成道教或佛教的大型造像,技艺精妙,巧夺天工;自唐以来的摩崖石刻近400段,散布在各岩洞四周,成为天然的书法艺术宝库。近代高僧弘一大师的墓塔就坐落在山上。灵山伊斯兰教圣墓坐落在山的南麓,并有誉为“碧玉球”的风动石点缀其侧。九日山三峰环抱,形如交椅,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唐宋以来的名宦乡绅、文人骚客来此登临,留下共75段题刻和诗刻,其中以13段宋代祈风石刻最具特色,国内罕有。5、自晋代以来,泉州先后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犹太教等多种宗教传播,兼容并存,盛极一时,留下许多史迹或遗物,故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誉。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年)始建的白云庙(后称玄妙观,遗迹尚存),系福建省最早兴建的道教宫观之一;市区南门的天后宫,始建于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系本省现存年代最早的海神妈祖庙;市区西街有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的开元寺,寺内一对宋代东、西石塔名闻遐迩;伊斯兰教在唐初就开始传入泉州,灵山伊斯兰教圣墓,是现存很重要的伊斯兰教圣迹;市区通淮街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的清净寺,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并具有典型阿拉伯风格的伊斯兰教寺。此外,在泉州还出土有200多方宋元时期刻有阿拉伯文、波斯文和突厥文的伊斯兰教徒的石墓碑和石墓盖,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居全国之首。摩尼教于唐中期传入泉州,明末消亡,华表山摩尼教寺遗址的元代摩尼光佛石刻造像,为世界所独存。印度教于宋代传入泉州,元末消亡,泉州元代所建印度教的蕃佛寺,仅存的2对辉绿岩石柱和72方浮雕石刻分别被移于泉州开元寺和天后宫内,此外还发现200多方印度教石刻,数量之多也是全国少有。元代有基督教聂斯脱里派(景教)和方济各会派(天主教)传入泉州,所建教堂已毁,但发现有这两个教派的40多方石墓碑。城南德济门遗址考古发掘,出土刻有犹太教花纹图案的一对抱鼓石,弥足珍贵。这些宗教文物史迹,大大丰富了泉州历史文化的内涵,成为研究中世纪东西方文化交流极其宝贵的实物资料。6、泉州还保存许多古老的传统艺术。戏曲艺术方面,有被誉为“晋唐古乐遗响”的地方音乐南音,以及以南音哇腔为基调的梨园戏和高甲戏、打城戏、提线木偶、掌中木偶等剧种;其中梨园戏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民间工艺方面,泉州的木偶头雕刻、刻纸、扎花等都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蜚声海内外。7、泉州市文物古迹遍布,现有清净寺、开元寺、洛阳桥、天后宫、老君岩造像、伊斯兰教圣墓等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泉州府文庙等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承天寺等11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福州地处福建东南沿海的闽江下游,有榕城、三山等别称。自秦汉筑冶城之后,长期为福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198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9、福州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昙石山文化至中原商周时期的黄土仑文化,表明闽族先民们已在此以渔猎、采集,或从事原始农耕,使用磨制石锛、石斧、石刀等石器;已掌握纺织、制陶等生产技术和相应的装饰艺术。战国秦汉,福州先民与越王勾践后裔融合形成闽越族地方政权。1992年、1998年、1999年,分别在鼓屏路钱塘巷西口基建工地、屏山菜市场基建工地、欧冶池畔省财政厅基建工地,发现汉代文化堆积层,出土有汉代龙凤纹瓦当、万岁纹瓦当、布纹砖、筒瓦、板瓦堆积和建筑基址等;与此同时,在新店古城村发现汉代城址遗迹等,都为《史记》有关闽越国都冶城的记载提供新的实物佐证。
10、自从汉武帝平定闽越,迁民于江淮之间后,福州这一繁荣的地方王国曾一度凋零衰落。晋太康三年(282年),太守严高筑子城,凿西湖、东湖灌溉农田;东晋衣冠士族与百姓南渡,许多姓氏举族入闽,带来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促进福州经济、文化的复苏与发展。福州城郊就发现众多的晋代与南朝的墓葬;1982年,福州怀安窑址发掘,出土3000多件器物,发现有南朝款识的窑具。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升福州为都督府,府治设在州城内(今鼓屏路),福州之名始用至今。唐末,王审知主闽,在子城外筑罗城和南北夹城,北面横跨越王山(即屏山),并将南面九仙山(即于山)、乌石山围入城中,开凿了绕护罗城南、东、西三面的大壕沟,奠定“三山鼎峙,一水环流”的独特城市格局,福州从而有“三山”别称。宋治平二年(1065年),张伯玉知福州,编户植榕,绿荫满城,使“榕城”福州声名远播。其后,蔡襄、程师孟、曾巩、赵汝愚、梁克家、辛弃疾等诸多名人相继主政福州,励精图治,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福州遂享有“海滨邹鲁”的美誉。宋末、明末福州两度成为临时国都。鸦片战争后,福州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随着洋务运动兴起,福州船政成为中国近代海军摇篮,又是中国近代文教和科技人才的摇篮。二、愿以此放生功德回向给十方法界一切众生1、长期的历史积淀,形成独特的“三山”名城景观。越王山(亦称屏山),在州城北,如屏障拱卫州城,山麓一带是福州古城的发祥地。山南的越山吉祥禅院,明代更名华林寺,大殿保存宋代结构至今,是中国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城东南的九仙山(亦称于山),相传因汉代何氏九兄弟炼丹于此而得名,至今犹存炼丹古井;相传为闽越王无诸于重阳节登高宴饮处,故又有九日山之名;全山现存自宋至今摩崖石刻103段;山顶有宏伟的九仙观,山南有纪念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戚公祠、辛亥革命起义军前敌指挥部旧址大士殿和十九路军筹划“福建事变”会议旧址补山精舍,以及唐天祐元年(904年)王审知始建的“报恩定光多宝塔”,明代以残存砖轴重建,俗称白塔。乌石山在城西南,千岩竞秀,自然挺拔,唐敕称“闽山”。宋知州程师孟盛赞乌石山可比道教蓬莱仙境并建道山亭,故又有“道山”之称。全山现存自宋至今摩崖题刻122段,或榜书,或纪事,或题诗,篆、隶、楷、行、草一应俱全,最著名的有唐代书法家李阳冰篆书“般若台”(“文化大革命”中毁),最珍贵的是唐代摩崖造像;至今尚存沈葆桢祠堂、道山观、弥陀寺、大士殿等。山之东麓有唐柳冕兴建的贞元无垢净光塔塔铭碑,是为福建现存最早的碑刻之一;五代闽国王延羲在净光塔旧址重建石构“崇妙保圣坚牢塔”,与九仙山报恩定光多宝塔东西遥遥相对,互为犄角,拱卫州城南门。在三山围合的古城区,保留有数以千计的明、清时期民居建筑,其中以三坊七巷最为密集。古老的坊巷,石板小路、高墙宅第、粉墙青瓦鳞次栉比,宅第中的亭台楼阁,精雕细刻的灰塑石刻,剔透玲珑的窗棂隔扇,集中地表现了福州古代建筑艺术。城东鼓山风景名胜区,辟于唐建中四年(783年),位于山腰的涌泉寺所藏经书居全省之首,更有名僧辈出,名闻遐迩;全山摩崖题刻562段,尤以宋蔡襄、李纲、朱熹、赵汝愚等诸多名人纪游题刻、诗刻称著,篆、隶、楷、行、草竞相斗艳,是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宝库。2、福州地灵人杰,名人辈出,饮誉海内外。他们有众多的行迹、故居和祠墓,使福州古城添色不少。如祀汉无诸的闽越王庙,晋太守严高倡筑的子城遗迹,唐五代闽王王审知德政碑,宋代理学家黄干墓,祀爱国名臣李纲的西湖桂斋,明代抗倭名将张经祠,一代名臣翁正春故居;严禁鸦片、抗击英国侵略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出生地、读书处、祠与墓,创办福建船政的沈葆桢故居与墓,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的故居与墓,辛亥革命志士林觉民故居,海军名将萨镇冰、陈绍宽故居,现代文学家谢冰心、化学家侯德榜、科普作家高士其、天文学家张钰哲故居等,无一不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物质内涵。3、福州历史文物和遗迹众多,现有华林寺大殿,林则徐墓,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等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船政建筑群等3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通桥等10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56个历史名人故居。明、清以来,许多有识之士即注意研究、保护历史文物。民国时期(1912-1949年),民间组织“闽侯古物保管会”,曾修复欧冶池、喜雨亭和西湖、南公园等遗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国家保护历史文物政策指导下,1961年,成立林则徐纪念馆,成为福州市第一个文物专业机构。1962年1月,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成立,并在全市组织开展历史文物普查,从数以千计的文物古迹中遴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推荐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地面、地下历史文物的不断发现,更促进福州历史文化的保护与研究。4、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相继修复春秋时期古迹欧冶池、古城标志双塔(定光塔、坚牢塔)、抗倭名将戚继光祠、中法马江海战昭忠祠墓、五代闽王(王审知)祠、江南最古老大型木构建筑华林寺大殿、琉球馆、辛亥革命前敌指挥部于山大士殿、林觉民和邓拓等名人故居,以及王审知、李纲、张经、陈容、陈第、林则徐、严复、林纾、黄钟英等名人墓。并结合文物保护单位的修复,相继建立了林则徐纪念馆、马江海战纪念馆、福州市博物馆、华林寺大殿保管所(古建筑博物馆筹备处)、五代闽国史陈列室、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邓拓故居纪念馆、中外文化交流史馆、以及仓山蔡襄纪念馆暨仓山区博物馆、晋安林纾纪念馆、鼓楼区博物馆、台江区博物馆等文博机构,成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5、漳州地处福建南部沿海的九龙江下游,别称芗城,四季常青,物产丰富。是我国著名侨乡、台湾同胞主要的祖籍地之是198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漳州历史悠久,距今4万至8万年前,就已有先民在此地生息、蕃衍。新石器时代至中原商周时期,活跃此地的土著居民,使用磨制石箭镞、有孔石刀等从事渔猎、采集或原始农业,留下了仙字潭石刻,以记述当时盛况。唐垂拱二年(686年)设漳州,贞元二年(786年)迁现址,筑城以卫民,奠定漳州城的风貌格局。南宋绍定三年(1230年),在宋初土城及其后的木栅城基础上建造石头城,淳祐九年(1249年)又在城内石砌环城路,初具规模。到了明代,漳州发展成为中国东南沿海对外交通贸易的中心城市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启航港。著名的漳州月港,在明万历年间(1537~1620年)达到全盛,“海舶鳞集,商贾咸集”,“五方之贾,熙熙水国”,与47个国家和地区直通贸易。位于芗城区东部的浦头港,史称“漳之澳区”,“鹭岛贾舶咸萃于斯。四方百货之所从出也”。今浦头港古码头一带尚存明万历到清光绪间,有关棉花交易、商贸纳税、行船安全、船运管理及禁索牙钱等公启、告示碑8方,是浦头港当年繁盛的见证,又是研究漳州古代商贸、水运、税制和法规的可贵资料。漳州南山寺、唐“开漳圣王”陈元光及其父陈政、部将许天正、马仁、李伯瑶、沈世纪与王延政等名人墓;有被尊为“开台王”的颜思齐、“阿里山之神”的吴凤、“开发宜兰第一人”的吴沙、《台湾通史》作者连横、台湾抗日义勇军首领简大狮等人的祖厝、故居等文物;有旌表清初平台名将蓝理、许凤的漳州石牌坊,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漳州历史的发展。漳州的大鼓凉伞、锦歌、歌仔戏、布袋木偶戏及乐器长柄月琴、壳仔弦、大广弦、鸭母笛等,体现着中原文化与地方文化的融合,漳州与台湾之间地缘、血缘与文缘的脉脉相通。7、漳州文化昌盛,始于唐代首任漳州刺史陈元光,他重教育,“兴庠序”,其子陈王向创办福建首家书院“松州书院”。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朱熹知漳州时,兴官学,设宾贤馆,聘名士讲学,并亲自主讲,刊刻四书,宋代尚文之风益盛。明代,漳州有东皋、邺山、丹霞、芝山等书院、讲堂比比皆是,省里大比,榜出有时“大半是漳人”。出现遐迩闻名的“七才子”。至清代,漳州尚有书院39座。8、漳州悠久的历史形成颇具特色的文物古迹。宋代建造的江东桥,桥面石梁板每块重达120多吨,是中外建桥史上的奇迹。现存明代以来800多座大型环形生土楼,被称作“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元泰定三年(1326年)建造的天宝出水石莲花,控制流水装置历经600多年仍然完好。明清时期,所创漳绒、漳纱、漳缎、漳瓷与八宝印泥、片仔癀、木版年画等均蜚声海内外。9、漳州又是富有革命斗争传统的历史名城。市区双节庙碑,是元代漳州人陈吊眼率农民义军活动的史迹;市区通元庙是太平天国进漳时的侍王府;1927年3月,漳州创办工农运动讲习所;12月,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在漳州成立,机关设在振成巷;1932年4月,毛泽东率领红军攻克漳州后住在芝山红楼;4月27日,在中山公园仰文楼成立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1934年,中共漳州地方组织领导成立芗潮剧社,活跃于闽南城乡;红军长征后,漳州是革命根据地之一。现存的30多处革命旧址,已成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10、全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漳州石牌坊1处4个点,陈元光墓等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覆船山遗址等3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标签: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放生动物 | 佛经诵读 | 放生文化 | 皈依佛法 | 放生感应 | 佛经故事 | 放生功德 | 修行大全 | 放生仪轨

Copyright 2019-2030 圣严皆空网 流产放生_堕胎放生_堕胎放生放什么好_堕胎放生念什么_圣严皆空网 网站地图 sitemap.xml tag列表

电脑版 | 移动版